紀錄感覺輕盈的時刻

26歲,大學的時候我很難想像自己這個年紀的樣子,因為無法想像,我喜歡揣摩別人年紀的樣貌,而離我生活最近的是大我五歲的姊姊。

我17歲的時候她是大學生,我怎麼就清楚記得的是她喜歡穿小洋裝是大學裡的學霸;我23歲離開校園徬徨找工作的時候,她已在社會立足成為小主管;我25歲,30歲的她已經知世故而不世故,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課題和生存裡需要的軟硬兼施。後來,阿公過世,我們姊妹在準備阿公告別式的時候和堂姐變得親近,才知道我們仨是同溫層的人,從對於生活細節的思量到對未來的擔憂衡量,都是層層守著不能輕易妥協,喜歡逛創意市集、野餐、旅行,喜歡《婚姻故事》、《真愛每一天》,想要穿得體面,住有質感的旅館,吃品質好一點的食物,上山下海的離開陸地,談論代謝和心理學。看完《三十而已》,清點自己收集的寶,發現一起被年紀推向不同軌道的同溫層,隨心所欲的讓感覺爆發,即使亂糟糟的事變多,心裡卻踏踏實實的,忍不住在沒什麼值得開心的散步路上笑了。

有沒有一個年紀是完美年紀?如果我三十歲還說想要體驗人生出國讀書,如果我每一次談戀愛都失敗告終然後覺得結不結婚無所謂,如果職場叱吒風雲但毅然放棄穩定的工作想要感覺自由和被尊重,也沒有人可以批判誰把誰的生活過頹了,什麼是頹了,因為人生到底還是自己的,前後左右怎麼來的別人只能推敲發揮想像力。

三十歲以前,對我最重要的是忘記。忘記是怎麼勉強自己的,忘記受傷所以退縮的,忘記那些臨摹的女性樣貌。那些美好的樣貌都看過,那些被肯定治癒的小花也開過,那些因鼓勵而生的能量也揣著,那些遺憾的也沒少過,林林總總的應該足夠湊成一個我,好像快要第一次和自己見面。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