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雜物收藏 2016.08.26

坐火車旅行,除了在搖晃中半夢半醒,有時候一個靈感就會想起那些被遺忘很久但是很珍貴的物品,於是,回到家就會想盡辦法翻找以確保它們還在那裡。

不喜歡丟東西的我在一坨裹上時間灰塵和繁雜回憶的舊物裡耗著,為了尋找那一天的證明而翻出保存兩三年的雜物,他們之所以存在一定是我認為十分珍貴而絕不丟棄的東西,像是很多很多封明信片、生日卡片、散落的二十六孔紙張、設計絕美的酷卡、節目冊、一些書和隨筆記,然後也會發現一些不是很必要但是我堅信有一天一定會用到的東西,像是認真上課的筆記和某一年壓在桌墊下鼓勵自己的標語(聽起來還是很必要),對我來說除了實際用途,它們的不可取代即是過往時間的延伸。

翻看舊物就像考古,悠悠的漫步在過去的某一天;然而,尋找舊物就像解謎,不斷往腦海深處挖,卻還是挖出一灘死水,常常氣得面紅耳赤還是束手無策。它們在或不在無從得知,如果記憶無誤而且可以被讀取,如果時間不需要被證明,如果我們不會變老,如果感知不曾變調,那麼當我們存在世上一百年,我們也可以孑然一身。當然,生無可念的人可能覺得我在唬爛。

總之,勇於做個雜物收藏家就要有歸檔的本事。終於,久久一次有了整理的念頭。也許用一些文字和膠水將它們製成回憶的標本。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