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

今天是個陰鬱飄著雨但電影院人很多的午後,

我終於出來透風了。

第三部跟王家衛有關的電影,除了實力派演員的破相演出,故事主題本身也滿吸引人。這部融合奇幻、喜劇的電影,用幾個人物的故事軸線串接,某些時刻某些話,在荒謬中竟然認真了起來。緊湊的節奏讓畫面不斷充斥著繽紛的色彩,浮誇的引人發笑,又悲情的讓人熱淚盈眶。耳邊粵語、國語交雜的歌聲和某些對白常常讓我在心中默默記下筆記。

「十年太長,什麼都有可能會變;一輩子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回憶永遠站在背後,你無法拋棄,只能擁抱。」

這還是接近賀歲的一部電影,適合闔家觀賞,也容易在電影院禁不住發噱,但因為是擺渡人,讓我感受到有別於喜劇的內在掙扎。歡笑中總有不盡完美的人生,不論事業、感情或夢想。有些緣分沒了就該放手,有些則是以另一種形式延續。「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若每件事都有這四個階段,有些事大概還在累了跟好了之間拉扯,迷惘總是持續不斷的蜂擁而至,說時間會療傷有時倒是一種誤信(對不起我到底跟多少人說過時間會治療一切),今天在排隊等待買票時在賴香吟的《其後》讀到這麼一段:「那在心口鑿下的力道,不知為何有一種迷幻感,痛,卻又是輕飄飄的,難以掌握,難以克服,不是隨時間淡去,而是隨著時間瀰漫開來,捲著我們自身,一次又一次往更深底的祕處裡去,使我們孤獨,老衰,羞愧,失樂園。」

很驚訝有人可以這樣精闢的詮釋心痛的感覺,在自我說服和他人的慫恿下,身體和心靈不一定能夠誠實接受原本的自己、原本的情緒。痊癒像個反射動作,好像時間越久就一定會好,但不置可否的,它們還在,有時候甚或仍然隱隱作痛,因為血液和肌肉的一部份已經形成記憶,流淌在靈魂裡,偶爾在這樣闢靜的深夜,會想起。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