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那時此刻》

看完楊力州導演的《我們的那時此刻》我覺得有些頭昏腦脹。短短兩個小時接收太多資訊,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就像神經病一樣。越看越覺得慚愧,好像自己從沒認真關心台灣這塊土地,光有愛國意識不夠,那些短暫的腦熱脆弱的像玻璃。這個社會發生太多事,光是金馬50就寄託了多少歷史?更何況在這之外在這個土地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想必是難以計數。

我的故事,究竟是什麼樣貌呢?我想說個動聽的故事,也想說個尖銳的故事,想大放厥詞或離經叛道,更想無拘無束的創作。但是這幾天接收太多理性的訊息,讓我思考:故事是不是一定要與社會有所連結?故事是不是一定要數據分析創造別人想看的情節架構?電視劇和電影我相信某種程度是的,因為觀眾是老大,沒有收視率和票房一切免談。但是,我可不可以全然感性?不過問題是:這樣的故事,有人想看嗎?

現在腦海裡除了電影裡的美麗島配樂,還有張雨生的這首永遠不回頭。真的好愛他的歌,台大合唱團的張雨生系列已經聽過不下二十次,每次旋律一起,總是能讓我停下腳步、回頭。曾經去過澎湖張雨生的故居,每一處我都停駐許久,一邊回想他的歌,一邊悼念他的英年早逝。如果他尚活著,也不過區區五十歲。半百的年紀,可以創造多少美麗動人的音樂啊!

我又還有多少時間呢?關於藝術關於愛,你們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份,但我卻仍擔心自己的矯情 。於是,我無形中將藝術定位了,變成一個扭曲狹隘的樣貌 ,青春的註腳原來是矛盾。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