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意識》 

無生物變有生物、機器人、複製人到人工智慧無疑是科技發展下會逐漸被探討的議題,翻翻過去曾經看過的電影,發現這些探討著實迷人。雖然不是科幻片迷,但關於機器人或無生命體到底能否有意識,而這些意識又能深入到何種程度?這些都逐漸與身而為人以及生命的各種元素相聯繫起來。

依照年代,最早曾經看過《科學怪人》的黑白默片片段,再來是1990的《剪刀手愛德華》、1999年的《變人》,在這些初期的電影裡,機器人或人造人本性大略是無害的,甚至被賦予感情,尤其以愛情最為強烈,那樣的情感驅使他們奮身走入另一個世界-原本自己無從接觸的生命經驗。2001年的《A.I.人工智慧》則是以親情為開展,但機器人與人類的生存時間軸已稍稍被帶入,有一天當人類滅絕,我們的形體或許是由這些人工智慧或來自外太空的生物重新塑造,大量的感性洪流裡交雜著對有限生命消亡的恐懼。進入2004年的《機械公敵》和2009年的《獵殺代理人》,開始批判科技可能對人類帶來的反撲,我們想像無生命和情感的形體對人類的威脅,想像人類世界被操控的極致和引發世界大亂的下個因子。同時期,是枝裕和導演將生命帶入2010年的《空氣人形》,人類的被害妄想與對無生命體的甦醒想像兼融並存,同時從雙重面向點出人類世界的發展極緻和殘酷。

這次的《人造意識》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艾娃最後的選擇,撇開對於情感的依恃,艾娃單獨離去的選擇更像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對於世界的好奇已經完全超越其他,從打扮、姿態到神情,那撇開一切的冷酷和自信,像是要展現她可以以自我的力量走向他方。也許跟她被長期關起來有關,那渴望跨出原地的欲望讓她變得像個「人」,而又因為納森賦予這些人工智慧女性的形體和情慾(不知道是否真實),似乎也將某種女性議題帶入。有趣的是不同種族面孔的人工智慧不知道是否也有特別含意?雖然劇情並無深究,但為什麼京子的形象是如此?而艾娃的形象和性格如此?也許有些過度詮釋,但除了機器人,我想這部片有更多可以延伸討論的地方。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