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回家的路 2016.07.29
台中火車站是我高三學測作文的主題背景。成追線是我高中三年回家的一段路。我比預定時間早了三十分鐘到達車站,在曾經熟悉的門廊穿梭,漫無目的的巡了一圈小小的車站。餅店和紀念品販賣部依舊端坐在人來人往的車站內,摩斯突兀的在更裡邊自成格局。
站在紀念車站成立129週年的入口機器人雕像旁,我用三年前的視角環顧這個空間,一位穿著小綠綠的高中生正好與我擦身而過,我沒有回頭,但在她經過的地方,我想起每週放學回家都會在進站入口賣餅的那位女士,但我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到底是不是鳳梨酥。只記得她總在自己小小搭建的攤位上叫賣,而我總站在距離她幾公尺的地方盯著牆上的時鐘看,直到火車即將進站時才刷票入站。從沒上前試吃過她賣得餅,來來往往的人潮也極少有人駐足,某天下午以後我就再也沒看過她,雖然對於這段記憶很模糊,但我總覺得她一定是一位為家庭打拚的年輕母親。
售票處上方的牆上不再是北上南下的時刻表,取而代之的是補習班大型廣告。等待的時間我在一家古早味紀念品小店買了一支酸梅枝仔冰,站在車站外一口一口咬著夏日的沁涼,看到一位蹲坐在車站外的阿嬤抓著一隻栓了繩的三色貓擦拭牠的腳丫,我皺著眉心情有種說不出的複雜,總覺得彼此的陪伴應該更溫柔,不過那也只是一眨眼所下的結論。之後鑽進車站旁的小七吹冷氣,意外發現朋友找了好久愛吃的軟糖。
習慣台北的月台以後,台中就像是個古樸的城鎮。來往的人群不如台北喧鬧,一磚一瓦都是歷史的痕跡,月台兩側屹立著幾乎和成人等高的小型販賣部。成追線上,窗框內的農夫赤足在田裡插秧,整齊劃一的綠色農田綿延好幾公里。不停開關的車門散進蒸騰的暑氣,像魔咒般,我又在台中港站醒來,恰巧趕上大甲溪的落日,再一站就到家了。